咨询热线:0898-08980898

2024年IEEE Fellow名单揭晓:「视觉智能」领域十余位华人学者入选!

添加时间:2024-10-10 16:24:29

  近日,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公布了2024年新晋Fellow名单。

  本次共从被提名的949名候选人中选出323名IEEE Fellow,其中华人学者有116位,占总人数的36%左右。

  IEEE Fellow是IEEE授予成员的最高荣誉,每年由IEEE同行专家在拥有高级(senior)或终身(life)等级的会员中遴选约300名左右。当选人需要对工程科学技术的进步或应用做出重大贡献,为社会带来重大价值。当选人数不超过IEEE当年会员总人数的1‰。由于每年当选的IEEE Fellow数量较少,因此当选的科学家基本都是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

  随着人工智能实现更多的关键技术突破,全球范围将涌现出更多的人工智能顶级学者。

  中国是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研究热度最高的国家,华人AI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加入世界顶级协会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当下,视觉技术是AI里应用最广,任务最多,同时也是发展最快速的一个主要子方向,每年都能看到不少华人学者的身影。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创新群体的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ACM SIGGRAPH执委、亚洲图形学会主席。

  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与人机交互、智能信息处理、系统软件等。在可视媒体智能处理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方面作出了系统性的贡献,成果应用于流程工厂的数字重建和大规模街景系统构建,研制了我国空间站首个天地协同混合现实系统;创新性地提出元算子融合思想和统一计算图策略,研制并开源了自主深度学习框架“计图”,有效降低了算子优化难度和异构硬件适配复杂度,实现了国产CPU、GPU和AI芯片的高效适配,在节省显存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神经网络和大模型的训练推理效率。

  沈建冰教授现为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澳门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教授。沈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智慧医疗、深度学习、医学影像分析、视觉语言大模型、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会议与期刊上发表了200多篇论文,谷歌学术引用1万6千多次,H-index指数69,单篇最高引用1000多次,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收录论文与热点论文,多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沈教授曾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普渡大学、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与研究院进行博士后与访问研究工作,并且曾先后在阿联酋起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四维图新自动驾驶研究院等工业界机构担任首席科学家等职位。先后担任包括CCF推荐A类期刊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IF=11.041),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IF=14.255)等多个国际SCI期刊编委AE。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系主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曾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日本国立佐贺大学和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学习和工作近8年。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器人学、智能控制、导航与控制技术、飞行器控制技术等。近十年来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已收录40余篇,EI已收录120余篇。发表学术译著3部,学术著作章节5部,主编教材2部,获得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5项。曾负责或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奖二等奖等。

  SFU (西蒙菲莎大学)计算科学学院正教授、亚马逊学者,并拥有杰出大学教授职位。拥有多伦多大学动态图形项目 (DGP) 博士学位,以及滑铁卢大学数学硕士学位和数学学士学位。领导GrUVi实验室,该实验室是世界上进行计算机图形和计算机视觉研究的顶级场所之一 。

  张皓的研究领域是计算机图形学,更广泛地说是视觉计算,目前已围绕几何建模、形状分析、3D 视觉、几何深度学习以及计算设计和制造等主题发表了180 多篇论文,其中在SIGGRAPH (+Asia) 和 ACM Trans 上发表了 65 篇文章。其研究得到了 Adobe、Autodesk、波音、谷歌、华为、MITACS 和 NSERC 的赞助。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主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APR Fellow,国际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主编。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发表IEEE汇刊论文130余篇(其中PAMI论文36篇),CVPR、ICCV、ECCV论文120余篇,论文被引用24000余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重点、联合重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北京市科技计划中央引导地方专项等项目,获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曾/现任IEEE T-IP、T-CSVT、T-BIOM等10多个国际期刊编委,FG2023、ICME2022、VCIP2022等国际会议大会主席/程序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常务委员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常务委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影像处理系统(VIPS)实验室主任,综合业务网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校长助理。

  目前主要从事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处理、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分析、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三元空间融合的图像跨域重建理论与方法,构建了以人为中心的视觉计算模型。在该领域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Google Scholar统计引用33000余次,H-index为83,2篇论文获得Signal Processing国际期刊的“Most Cited Articles”奖,连续八年入选爱思唯尔发布的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

  NVIDIA研究院首席研究科学家,曾任三菱电机研究实验院(MERL)首席研究科学家。2012年获得马里兰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中心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图象图形学会视频监控与安全专委会副秘书长,CCF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

  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图像视频分析与理解,生物特征识别(人脸识别)等领域。在IEEE Trans (TPAMI, TIP, TIFS, TNNLS), CVPR, ICCV, AAAI, IJCAI等本领域主流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Google Scholar文章引用次数2.1万余次,H-index:70,2020, 2021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发明专利22项,撰写发布国家标准1项,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7项,十余次获得国际学术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或国际会议竞赛第一名。获“2019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际生物特征识别青年学者奖”。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电子器件与集成研究部主任。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ptica 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是多维光通信、光信号处理、光场调控(轨道角动量、矢量光、结构光)、光电子器件与集成、硅基光子学。研究成果第一完成人两次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ence、Nature Photonics、Science Advance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Optica、Laser & Photonics Reviews、ACS Photonics、Nanoscale等论文160余篇,引用6000余次。国际会议邀请报告9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转让2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10余项。担任国际会议本地组委会和技术委员会主席等60余次。担任Nature Photonics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等30多种外文期刊审稿人。

  马萨诸塞洛厄尔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图像与信息学实验室教授兼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根据 Google Scholar 的数据,H 指数为 42。他是JSM Biomedical Imaging 期刊的创始主编,担任IEEE Access、Signal Processing、Journal of Medical Engineering、 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等期刊的编委会成员或副主编。 2005年获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浙江省科协最佳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 2012 年 1 月,他因开发基于 CS 的内部断层扫描技术而获得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CAREER Award。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中山大学人机物智能融合(HCP)实验室负责人,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工作或访问研究。曾任商汤科技首席研发总监、研究院执行院长,2018年联合UCLA朱松纯教授创立暗物智能科技,2021年创立拓元智慧。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多模态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视觉计算、数据分析与挖掘、机器人等领域。作为首席科学家/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2030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拔人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论文被引用近3万次,球速体育官方多次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 曾获权威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年度最佳论文奖,多媒体计算旗舰会议ICME最佳论文钻石奖,计算机视觉旗舰会议ICCV最佳论文奖提名,中国图像图形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 曾担任知名期刊IEEE Trans. Human-Machine Systems, IEEE Trans. Multimedia, 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编委 (Associate Editor),十余次担任IEEE CVPR、ICCV、NeurIPS、KDD、ACM Multimedia 等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

  台湾新竹阳明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教授,人工智能与多媒体实验室(AIMMLab)创办者与负责人。加入中央研究院之前,他于 2009 年至 2010 年担任台湾桃园 HTC Corporation MagicLabs 首席研究员。

  研究兴趣包括多媒体、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社交媒体和金融技术。在ACM/IEE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与ACM MM、IJCAI、AAAI、CVPR、ICCV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同时他注重理论与应用成果的产业化,担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特聘顾问等专家职务协助产业发展;亦长期推动国际学术合作,担任多媒体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 on Multimedia(TMM)编委,并获得2020年TMM卓越编委,同时还担任过多项级学术会议的领域主席。郑教授获得了2021年IEEE杰出演讲者,2020年ACM杰出科学家、2021 IEEE ICME Best Paper Award、2018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研究奖、2011-2017年台湾科技部特殊优秀人才奖励、2015-2016年百万台币奖金国际扶轮社长公益奖、2015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优秀青年电机工程师奖、2015 IEEE MMSP Top 10%Paper Award、2014年ACM台北/台湾分会李国鼎青年研究奖、2014 ACMMM Grand Challenge Award、2014年台北市社会优秀青年等一系列荣誉。2016年加入CCF多媒体技术专委会正式委员。

  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在清华大学获得电气工程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8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与普适计算、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应用运筹学。他的研究团队通过领导多个国家研究项目和企业实验室,在移动/普适计算和智能传感技术方面做出了贡献,旨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同时,罗博士和他的团队不断在IEEE、ACM等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文章,包括MobiCom、CVPR、SenSys、INFOCOM、UbiComp、ToN、TMC等。仅发表了 130 多篇出版物,他就获得了超过 8300 次 Google 学术引用,其中两篇高被引论文的引用次数均超过 1,000 次。